无障碍博物馆、无障碍影院……视障人群的“文化盲道”这样搭建

发布时间:2024-06-06 02:13:35 来源: sp20240606

  今天是第32个国际残疾人日。目前,我国有超过1700万视力障碍人士,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越来越被全社会所重视。日前,在由中国传媒大学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主办的首届无障碍信息传播国际研讨会上,参会专家分享了专为视力障碍人士打造的无障碍博物馆体验项目。

  “光明博物馆”打造全新无障碍博物馆体验

  “光明博物馆”体验项目开创性地研发出将无障碍感知——听、嗅、触、摸,与数字博物馆模式有机结合,以无障碍NFC展馆信息激活、导览音频、可触摸展品、在线云展厅等多样态的内容产品,为视力残障群体打造无障碍博物馆的游览体验。无障碍感知体验与数字技术的有机结合,为视障人士更全面地共享新时代文化成果的创新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中国传媒大学无障碍信息传播研究院教授 吴炜华:我们在无障碍信息的文化类产品的研发上探索出自己的方案,延展到无障碍博物馆、无障碍在线阅听等服务领域。视障人士可以通过触感来感知博物馆展品模拟的展物,也可以通过嗅觉来激发,比如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的木雕艺术的一种感知。

  此外,研讨会上,来自中国、法国、马来西亚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相关领域的代表,围绕推动实现残疾人权益最大化,满足残障人士日益提升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信息无障碍终端产品的供给,推进无障碍产品和服务技术创新推广,及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和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展开交流分享。

  无障碍电影 搭建文化成果共享桥梁

  近年来,无障碍影视也不断发展。自2022年5月5日,旨在保障阅读障碍者平等获取文化和教育权利的《马拉喀什条约》正式对我国生效后,相关机构单位针对视障人群的需求打造了越来越丰富的无障碍影视作品。

  在第32个国际残疾人日来临之际,首届无障碍映像节在北京市残疾人服务示范中心拉开帷幕。其间,将在北京市残疾人服务示范中心、电影院以及各地特教学校进行无障碍影片展映活动。

  网络视频平台无障碍影视公益项目负责人 吴把这些好的视频作品带到了线下,我们进入了影院、社区、校园,希望能够通过这些线下的活动,让更多的视障用户参与。

  无障碍电影是一种特殊的电影类型,它将普通电影重新剪辑,再增加大量配音解说,把场景的转换、人物的穿着打扮和动作等视觉形象转化为声音传递给观众。通过无障碍电影,视力障碍人群可以相对完整地获取影片细节,更好地理解剧情。

  在湖南省特教中等专业学校,无障碍版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带领220多名在校视障学生一起进行了一场唐朝穿越之旅。

  视障学生 麻琦煦:如果没有无障碍电影,就会让我觉得电影很无聊,因为干坐在那里,自己看不清楚,你根本就不知道在讲什么。

  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志愿者投入到无障碍电影制作中。以高校师生为志愿者主体的无障碍电影公益项目——“光明影院”,自2017项目发起至今,已制作了近600部无障碍电影,将作品送到了全国31个省(区、市)及澳门特别行政区、全国2244所特殊教育学校,惠及近800万视障人士。同时,“光明影院”公益放映项目也成为长春电影节、北京国际电影节等5个电影节的固定单元。

  中国传媒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