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用心用情,就没有打不开的心结”——记人民好法官鲍卫忠

发布时间:2024-04-27 22:02:51 来源: sp20240427

  敦实的身材、黝黑的脸庞、淳朴的笑容,这是鲍卫忠给人的印象;承办802件执行案件,化解650件“钉子案”“骨头案”,为困难当事人发放司法救助款90余万元,这是鲍卫忠交出的答卷……

  鲍卫忠,生前系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一级法官。2021年10月21日,这位佤族汉子在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于10月23日不幸去世,年仅45岁。巍峨的佤山,见证了鲍卫忠扎根祖国西南边陲,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信念与担当。

  磨案子

  一张桌子、两个文件柜……鲍卫忠生前的办公室有些“冷清”。矮柜上摞放着二三十个笔记本,随便打开一本,里面记录最多的是执行案件信息。

  鲍卫忠是土生土长的佤族干部。1997年,鲍卫忠进入沧源法院工作,圆了当一名人民法官的梦想。2015年,工作突出的鲍卫忠担任法院执行局局长。

  面对执行难题,鲍卫忠的办法就是用耐心“磨案子”、用双脚“跑案子”。为了一件标的额5000元的“小案子”,他曾先后6次赴现场办理,累计奔走400多公里。

  “干执行工作,就是人心换人心。”鲍卫忠有自己的“规矩”:首次去被执行人家里,只要距离不远,鲍卫忠都不穿制服、不开警车。“为何不亮明身份?”有的年轻干警不理解。鲍卫忠说:“老百姓看到警车会议论,对被执行人影响不太好,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开展工作。”

  2020年,何某来到沧源法院,请求依法强制崔某、欧某履行68万多元的债务及利息,案件由鲍卫忠承办。无足额财产的两名被执行人找到鲍卫忠,请他帮忙跟何某协调用房屋抵债。

  可何某就是不松口。初次调解失败,鲍卫忠没有泄气。他督促崔某和欧某想办法履行,并多次和何某沟通。直到当年11月12日,案件终于和解结案。欧某说,在还款过程中,鲍卫忠还时常给自己打电话了解情况,让自己感受到法律的温暖。

  对生活陷入困境的申请执行人,鲍卫忠积极为他们争取和办理司法救助,累计发放司法救助金90.97万元,为61名特困申请人解了燃眉之急。

  “没有一万,那咱们就五百、一千地还”“就为这么点钱,我不想下次来把你带走”……多年来,鲍卫忠带着干警们“磨”掉650件“钉子案”“骨头案”,用心“磨”出一方和谐。

  解难题

  “给当事人垫执行款了?”在妻子周红的追问下,对一万元装修款的去向,鲍卫忠终于点头道出实情……

  原来,被执行人扎某因母亲生病花了不少钱,打工工资也未到手,而申请执行人又急需钱,鲍卫忠就垫付了尾款。法院进行电话回访时,扎某才知道这笔钱是鲍卫忠垫付的。得知鲍卫忠去世的消息,电话那头的扎某哽咽不已。

  在沧源法院,大部分执行案款数额不大,却直接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只要用心用情,就没有打不开的心结。”鲍卫忠常跟同事这样讲。

  有一起傣族村民小组和佤族村民艾嘎之间的土地纠纷案,鲍卫忠主动承办。第一次上门,吃闭门羹;第二次去,双方情绪激动,眼看就要打起来了。鲍卫忠马上站出来,一句“各族人民一家亲,九老九代不丢伴”的族训,让双方平静了下来。到了佤族“新米节”,他带上水酒、新米、稻穗到艾嘎家送祝福。终于,这起8年的争地纠纷被圆满化解。

  一头是申请执行人,一头是被执行人,就像天平的两端,鲍卫忠尽心竭力将司法温暖触及每一位当事人。被执行人陈某因工程材料款没还清,被起诉到法院,执行期限临近未交付案款,电话又打不通,鲍卫忠便到陈某家了解情况。刚进村,碰到陈某,便一路小跑跟过去。陈某以“今天是老人祭日,按习俗钱财不能外送”为理由,让改日再来,鲍卫忠一口答应。同事认为这是借口。鲍卫忠说,在严格执法的同时,也要尊重当地的民俗习惯。第二天,陈某如数结清案款。

  重坚守

  “要成为一个有高尚品德和崇高理想的人,一个对人民有利的人,像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等先进人物一样,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入党申请书上的这段话,成为鲍卫忠一生的坚守。

  2003年,临沧市选拔百名年轻干部到100个自然村挂职锻炼,27岁的鲍卫忠名列其中。他来到糯良乡任副乡长,同时驻点坝尾村,担任村委会副主任。

  旧房改造是鲍卫忠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当时,村民住的多是茅草房和油毛毡房,容易漏雨不说,火灾隐患也很大。改造旧房本是好事,但推进起来并不容易。

  “一遍不行就多去几遍,用佤语跟他们拉家常,老百姓最终都会理解。”鲍卫忠和村干部多次讨论,在党员干部的带头下,200多户900多人的旧房改造工作终于完成。新问题又随之而来:盖新房需要运输材料,但没有路,鲍卫忠便跑县城协调运来水泥;几户人家面临拆迁,相关村民不同意,还对村干部破口大骂,鲍卫忠上门好言相劝……

  这些年,鲍卫忠缺席了很多与家人的团聚,唯一没有缺席的,是肩头那沉甸甸的使命。

  有张便利贴是鲍卫忠去世前几天贴上去的,上面写着“班莫村、执行救助”,还有一个大大的“急”字。原来,鲍卫忠在执行一起案件中发现,被执行人刚刑满释放,借住在亲戚家,又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拿不出十多万元的赔偿款,可申请执行人因伤残急需钱治病。于是,鲍卫忠决定立即申请执行救助。

  沧源法院执行干警陈美红清楚地记得:“那天下着大雨,我们开车赶到班洪乡一个村小组,路上车辆右后轮爆胎。等赶到村小组,已经过了饭点,我们饿着肚子做当事人贫困情况的调查笔录,又前往村委会开相关证明。等回到法院,已经是晚上了……”

  发病当天,鲍卫忠还惦记着这桩案子。在他去世后一个月,5万元执行救助款终于到账了。

  “除了案件账,鲍卫忠还有本人民账,只要事情没有处理清楚、矛盾还没化解,就都记在这本账里,他为此奔波劳累。”一位律师这样评价。(光明日报记者 靳昊 光明日报通讯员 杨帆)

  《光明日报》(2023年12月18日 04版) 【编辑:梁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