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5 13:30:10 来源: sp20241105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近日发布,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对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进行系统部署,释放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信号。
围绕粮食安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农民增收致富等百姓关心的话题,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同志在国新办4日举行的发布会上进行全面解读。
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2023年全国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两个确保”,其中排在首位的就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表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重点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2023年10月14日,在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会盟镇黄河岸边的下古村,农民收获大豆。新华社发(李卫超 摄)
据介绍,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从关键入手,在完善农业保险、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一批有含金量的政策措施。
“中央一号文件统筹粮食生产、流通、消费,打出了政策‘组合拳’。”中央财办副主任、中央农办副主任祝卫东表示,文件把抓好粮食生产保供作为重点,明确了主攻方向,提出了任务目标:
——稳定播种面积。关键是调动农民种粮和地方抓粮两个积极性。适当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合理确定稻谷最低收购价;继续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稻谷补贴政策,优化实施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实施范围,实现三大主粮保险全国覆盖、大豆保险有序扩面。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重点加大产粮大县支持力度,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
2023年10月23日,水稻收割机在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大冷镇上三家子村的稻田中收割水稻(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龙雷 摄
——主攻单产提升。文件明确,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集成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法。重点是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多措并举推进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
——拓展食物来源。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在保护好生态环境前提下,面向整个国土空间资源要食物,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强化节粮减损。持续深化食物节约各项行动,弘扬节约光荣风尚,提倡健康饮食,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聚焦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这个主题,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对“三农”工作进行系统部署。
韩文秀表示,学习“千万工程”经验,重在学习运用蕴含其中的理念方法。比如,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稳扎稳打、久久为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农民群众期盼中找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城乡发展和建设;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培育壮大乡村富民产业;坚持党建引领、大抓基层,不断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等等。
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八里店镇的西山漾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和周边的居民区相互融合(无人机照片,2023年8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民群众的期盼。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韩文秀表示,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重点是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提升乡村建设水平重点是从各地实际和农民需求出发,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提升乡村治理水平重点是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确保农村社会稳定安宁。
下一步如何推进乡村建设?
“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乡村建设要从各地实际和农民需求出发,抓住普及普惠的事,干一件、成一件。”祝卫东说,要强化规划引领,持续改善人居环境,补上基础设施短板,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把握乡村建设的时度效。
2024年1月5日,在广西柳州市融安县浮石镇六寮村议事协商主题广场,镇、村干部和村民在议事。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他表示,在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方面,各地经济发展水平、自然地理条件不同,要因地制宜推进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和农村改厕。要持续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一体化推进乡村生态保护修复,让农村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乡村建设要突出为农民而建,重在可持续。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祝卫东说。
强化农村改革创新
推进乡村振兴,必须用好深化改革这个法宝。祝卫东表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任务更繁重,矛盾更复杂,必须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健全土地流转价格形成机制”“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农垦改革和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深化农村改革重点工作作出了部署,为乡村振兴增动力、添活力。
2024年2月1日拍摄的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罗甸县红水河镇红河村一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史传鸿 摄)
祝卫东介绍,要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的政策方向已经明确,今年将开展整省试点,探索具体的实施办法,为全国面上推开打好基础。文件还提出,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以小农户为基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社会化服务为支撑,加快打造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生产经营队伍,着力解决“谁来种地”问题。
他表示,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这项改革前期已完成清产核资和股份量化,要在严控风险的前提下,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多样化途径,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
“农村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涉及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必须坚守农村改革底线,鼓励各地实践探索和制度创新,强化改革举措集成增效,激发乡村振兴动力活力。”祝卫东说。
强化农民增收举措
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底线要求。如何进一步兜牢底线,增强发展能力?
据了解,截至2023年底,我国超过六成的防止返贫监测对象消除了返贫风险,其余也都落实了帮扶措施,没有出现规模性返贫。
2024年1月18日,社区居民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禾库镇红安社区的乡村振兴就业车间工作。红安社区是由易地搬迁安置区单独成立的新社区,也是湖南省最大的少数民族聚居安置区。新华社记者 张铖 摄
“防止规模性返贫既是重大的经济任务,也是重大的政治任务,必须持续用力,思想上不能松懈、工作上不能松劲。”韩文秀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重点强调搞好监测帮扶、强化产业和就业帮扶、提升自我发展能力等三个方面。
文件明确,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等重点地区,要进一步落实财政、金融、土地、人才、对口帮扶等倾斜性支持政策,着力改善发展条件,增强发展能力。
发布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691元,实际增长7.6%,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39∶1。
“也要看到,巩固农民增收势头面临不少困难挑战。”祝卫东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把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摆在突出位置,重点从挖掘产业经营增收潜力、稳定农民外出务工收入、拓展转移性收入、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等四方面着力。
2024年1月14日,虾农在湖南省益阳市南县南洲镇班嘴村琴湖农业深水虾养殖基地收获小龙虾。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据介绍,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支持农户发展特色种养、手工作坊、林下经济等家庭经营项目;健全全产业链监测预警机制,强化多品种联动调控,提升消费帮扶助农增收行动实效。同时,强化产业发展联农带农的政策导向,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涉农企业扶持政策与带动农户增收挂钩机制,更好地带动农民参与产业发展、分享增值收益。
文字记者:于文静、高敬、郁琼源、王聿昊
海报设计:姜子涵
编辑:郭宝江、高松龄、徐亮、陈朔、郭昱、侯帮兴、程昊
统筹:王洁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